您的位置:首页 >综合新闻>详细内容

大医之道励后学:学校召开《川派中医药名家系列丛书·和中浚》出版座谈会

2025-05-19 09:30:43T T

5月16日,《川派中医药名家系列丛书·和中浚》出版发布会在博物馆召开。学校党委副书记杨静,《川派中医药名家系列丛书》总主编杨殿兴,图书馆馆长赵琼、国学院院长任玉兰出席,来自西南医科大学、广西中医药大学等单位的专家、学者、同道与和中浚研究员后学们齐聚一堂,共襄盛举。

bb118cb76263487c8cb4ed864d122f29.jpg

杨静致辞表示,川派中医药影响医坛两千多年,历久弥新,在杨殿兴总主编带领下,《川派中医药名家系列丛书》硕果频传,已颇具规模,成为近年我省中医药学术研究有重要影响的学术成果。和老师是全国著名中医医史文献专家,从教从医五十余载,秉持“大医精诚”,深耕岐黄之术,以严谨的治学态度、仁厚的医者风范,诠释了“川派中医”守正创新的精髓。《川派中医药名家系列丛书·和中浚》一书的出版,既是对他学术生涯的致敬,更是对川派中医药学术脉络的传承与弘扬。

87c9d72a82b1479484f5a0053b23f625.jpg

杨殿兴回顾与和中浚研究员相遇相知渊源,讲述了和先生参加《续修四库全书》提要的撰写、主编和参与编写了《中华大典》《图说中医学史》《中华医藏》《百年中医史》等国家大型书目的编撰,是一位学者型的川派中医名家。该书彰显了和中浚研究员“潜心学术,兼攻临床”的治学特色,以学术研究引领临床,临床实践验证理论,知行合一,相得益彰,并赠送墨宝。

赵琼谈到和老师淡薄名利、匡扶后学,感谢和老师在中医古籍整理、《中华医藏》项目的指导,表示该书的出版对推动川派中医药传承具有重要意义。

任玉兰发言指出,和老师白手起家创立了我校医史文献博物馆,为学校博物馆事业筹建与发展中倾注心血。此外,在中医文献、文化方面造诣深厚,论文著作达200余种,总字数近千万,至今笔耕不辍,津逮后学。

6c65b30f2ce040c4bffc32ad19dc63c2.jpg

和中浚研究员回顾了50余年从医从教中医人生,始终坚持“大医精诚”的初衷,深深感恩党和国家对中医药事业的高度重视与大力扶持,感谢学校和学院提供的平台与支持,感谢师友的鼓励与帮助,希望后生青出于蓝而胜于蓝。 

dd6a4ade80e54b27ae2e73c12d9ba403.jpg

川派中医药是中国传统医学的重要流派之一,承载着巴蜀文化的深厚底蕴,更凝聚了历代医家的智慧结晶。和中浚研究员,全国著名医史文献专家,四川省首届医疗卫生终身成就奖获得者,mg老虎机游戏研究员,博士生导师。从医从教50余年,学术造诣深厚,建树颇丰。在中医眼科文献研究成就斐然,并在中医外科文献、中医文化、文物、中医养生、川派中医等研究声名卓著,是四川医史文献专家翘楚。发表论文160余篇、出版著作30余种,如主编《中华医学文物图集》《图说中医学史》(十一五国家重点图书出版规划项目)《中华大典?医学分典?眼科总部》《中医必读百部名著?眼科卷》等,副主编《百年中医史》《川派中医药源流与发展》等;获中华中医药学会学术著作一、二、三等奖,四川省科技进步三等奖二项;担任全国规划教材《中外医学史》主编、《中国医学史》副主编;主持国家、省部级课题10余项,任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药古籍保护与利用能力建设》四川项目组负责人、《中华医藏》眼科、咽喉口齿科医籍项目负责人。 

(文/国学院 周兴兰  图/宣传部  审稿/任玉兰  编辑/张希  终审/王其奇)


终审:宣传部新闻管理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