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中医经验|《四川党的建设》刊载我校干部、党建工作经验(2)
《四川党的建设》2025年3月下/第6期以《杏林春暖谱新篇 薪火相传强发展》为题,报道我校以高质量党建引领高质量发展的经验做法。全文如下:
mg老虎机游戏党委始终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根本遵循,坚持党对学校工作的全面领导,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坚持“人才强校、质量提升、特色发展”三大发展战略,历经近70年建设发展,在中医药人才培养、科学研究、文化传承、服务社会等方面积极探索实践,为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
牢记嘱托 锚定目标 党建引领新气象
强化政治建设固本培元。牢记习近平总书记“中医药是中华民族的瑰宝,一定要保护好、发掘好、发展好、传承好”的殷殷嘱托,坚持“党建争上游、事业创一流”建设理念,锚定建设具有“成中医风格的世界一流中医药大学”目标,认真履行管党治党主体责任,坚决落实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带领全校师生深刻领悟“两个确立”的决定性意义,不断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党的领导全面贯穿学校改革发展稳定各项工作。
深化理论武装育人育心。坚持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作为凝心聚魂的思想武器,深刻理解、牢牢把握“两个结合”的丰富内涵和实践要求,深入挖掘学校历史和文化底蕴,严格落实“第一议题”制度,贯通构建党委常委会、理论学习中心组、院系党组织、支部理论学习四级体系。不断丰富理想信念教育形式,学校理论宣讲团获批四川省基层理论宣讲“一地一品”示范项目。
实化组织筋骨夯基垒台。坚持围绕高质量发展建强基层组织,教师党支部配齐“双带头人”党支部书记。创新搭建青年教师成长领航工作站、校地企协作科技园区党员工作站、党员院士工作站等重点领域党建引领平台,不断提升党建赋能成效。按照“一核引领、多点支撑、全校覆盖”的思路,构建以学校党建工作品牌“红润杏林”为总领、7个重点领域党建工作子品牌为支撑,17个学院党建工作品牌、200多个支部工作法为基础的党建工作生态体系。学校入选“四川省党建工作示范高校”,7个党组织入选全国高校党建“标杆院系”“样板支部”“研究生样板党支部”,9个党组织入选四川省党建“标杆院系”和“样板支部”“双带头人”工作室。
心怀使命 质量为先 人才培养再上新台阶
明确“四心六有”育人目标。始终遵循习近平总书记对新时代青年“立大志、明大德、成大才、担大任”的殷切期望,形成了“心怀梦想、心存坚守、心有感恩、心系苍生,对中医药实践能力有深入掌握、对中医药文化有深刻认识、对中医药理论有深邃领悟、对中医药事业有深厚感情、对中医药发展有充分自信、对社会责任有强烈担当”的人才培养目标。学校毕业生积极响应国家战略需求,扎根在基层医疗卫生事业和西部地区,涌现出了以党的二十大代表、“全国高校毕业生基层就业卓越奖”获得者李文娟,“最美基层高校毕业生”“新时代扶贫精英”获得者严飞为代表的优秀校友群体。
夯实“四金一化”育人基础。深入贯彻落实教育部关于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夯实教育教学新基建的决策部署,全面提升人才培养质量体系。学校现有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11个,省级一流本科专业14个,省级课程思政示范专业3个,位居全国中医药院校首位。拥有国家级一流本科课程18门、省级一流本科课程98门,形成了“国家级—省级—校级”三级五类一流课程群。
构建“三位一体”人才培养质量保障体系。学校党委紧扣教育强国战略,以服务国家战略和经济社会发展为核心,持续输送高素质人才,通过构建招生—就业—培养“三位一体”联动机制,建立常态化质量监测体系,始终坚持对接需求、源源不断向经济社会主战场输送高素质人才。近三年,毕业生去向落实率均在90%以上,专业对口率85%以上,形成了人才培养质量持续改进的良性循环机制。
创新提质 战略驱动 事业发展形成新局面
mg老虎机游戏建设质量全面跃升。坚持党管人才原则,出台《进一步加强党管人才工作的实施办法》,制定“首席科学家负责制”等,建立起引育并重、平衡发展的人才机制。陈士林首席教授当选中国工程院院士,实现省属高校20年来入选院士零的突破,培养“长江学者”等国家级人才,以及“国医大师”“全国名中医”“岐黄学者”等国家级领军人才70多人次,实现国家级领军人才全覆盖。
科技创新能力不断增强。聚焦“健康中国”战略,瞄准国家重大战略需求和中医药发展科技前沿,出台《中长期学术规划“远志计划”》等创新制度,建成全球最大、世界一流的国家中药种质资源战略储备库等国家战略平台,获批“针灸防治老年疾病”教育部重点实验室。近3年,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立项数年均增长达15%,在国家和教育部的社科基金项目立项数连续3年位列中医院校第一。
文化传承创新特色鲜明。全面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的重要论述,建成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出土医学文献与文物保护研究数字重点实验室”和省级“出土医学文献与文物保护研究数字重点实验室”,出版《天回医简》,获全国古籍出版社百佳图书一等奖。学校博物馆获评“国家二级博物馆”,先后被授予“全国中医药文化宣传教育基地”“全国科普教育基地”等称号,编创中医药文化主题的大型历史舞台剧《天回》,持续打造具有中医药文化特色的高水平研究高地、传播阵地。
服务区域发展成效显著。牢记习近平总书记“把服务国家作为最高追求”的重要指示精神,充分发挥学科优势,践行高校服务社会使命和担当。与彭州市人民政府共建天府中医药创新港,打造集成中医药创新平台,创新构建“一核三驱多协同”成果转化体系,转化科技成果564项,带动直接经济效益超100亿元。助力乡村全面振兴,实施“四增”计划,定点帮扶4个国家级贫困县成功脱贫摘帽,帮扶88个脱贫县解决中医药医疗和产业技术难题,带动20余个县域经济发展、5000余户农民增收致富。
(供稿/党委组织部 编辑/于晶晶 终审/刘承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