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工作动态>详细内容

工作动态

《四川党的建设》相继刊载我校干部、党建工作经验

来源: 发布时间:2025-05-15 17:05:09 浏览次数: 【字体:

《四川党的建设》2025年第5期、第6期相继刊载我校干部、党建工作经验。全文如下:

a63063ad34c24fe59476cab12df9519e.jpg

聚焦“双一流”建设

全链条做好新时代干部监督工作

mg老虎机游戏党委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从严管理监督干部系列重要论述,坚持改革精神和严实标准,着力构建“全链条”干部监督工作体系,为建设双一流高校事业高质量发展提供坚实保障。学校顺利入选新一轮“双一流”建设高校,成为“省部局共建高校”,陈士林首席教授入选中国工程院院士,药理学与毒理学进入 ESI 全球前1%学科,中药学和中医学学科在全国中医药高校中排名持续名列前茅。

从严把脉,不断提升干部选任工作质效

彰明新时代好干部标准,选优配强领导班子,以净化用人生态的实际行动体现干部监督的政治担当。一是坚持“公道正派、辩证识人”。把政治标准摆在首位,开展干部政治素质档案全程跟踪纪实,通过主题教育、民主生活会等,经常性、近距离、有原则地接触干部、了解干部、识别干部,从严把好政治关口。注重在应对风险挑战、处理复杂矛盾、完成急难险重任务中考察干部,4名同志通过实践锻炼成长为中层领导干部。二是坚持“知事识人、以事择人”。树立“以实干论英雄”的鲜明导向,着力培养专业能力突出、适应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和医学教育创新发展的双高双强干部,全校博士学历、高级职称中层干部占比46%,47%顶岗锻炼教师、60%外派挂职干部得到进一步提拔使用。优化考核评价指标体系,对民主测评优秀率低于60%的干部,及时进行提醒处理,调整4名不胜任、不适宜担任现职岗位的中层干部转为专业技术岗位,推动领导干部能上能下常态化。三是坚持“程序规范、制度用人”。把牢选人用人工作“底线”和制度“红线”,修订中层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办法,制定干部选拔任用工作流程图,不断深化全过程纪实管理。用好落实《干部选拔任用工作监督检查和责任追究办法》与实施细则两项监督利器,严格执行任前事项报告、“一报告两评议”等制度,以程序公平确保结果公正,推动提升选人用人质量,近5年“一报告两评议”工作总体评价满意度分值均在95.85%以上。

精细问诊,着力构建立体纵深监督格局

紧盯“关键少数”、关键环节,推动干部监督在制度机制和方式创新方面相互配合、相互促进,确保工作成效相得益彰。一是聚焦对党忠诚,强化政治监督。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高等教育和中医药的重要指示批示精神,把政治监督作为做好新时代干部监督工作的首要职责,开展“传承精华、守正创新,推进双一流高质量建设大讨论”等学习活动,以认识清醒促进政治坚定。全覆盖开展中层干部政治能力调研,探索党政协调运行“微改革”,以列席学院党政联席会议等方式,近距离了解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协调配合情况, 全方位做好干部政治素质体检。二是聚焦制度建设,强化常态监督。坚持用制度管人管事,出台《中层领导干部管理办法》《领导干部请示报告制度》《关于规范领导干部操办婚丧喜庆事宜规定》《关于加强年轻干部教育管理监督实施方案》等文件,建立健全从严管理监督体系,让干部心有所畏、言有所戒、行有所止,近5年个人有关事项报告查核一致率从90.9%提升至100%。三是聚焦方式创新,强化联合监督。持续推进“组织+”联动监督模式,出台《组织、纪检、审计部门联席会议制度》,配合开展8个二级单位政治巡察,对20名干部进行经济责任审计,推动巡察“政治监督”与审计“经济监督”的优势互补, 凝聚干部监督合力。搭建“干部之家”信息系统,建立干部请(销)假、兼职管理、出国(境)管理等节点自动提醒预警、全流程动态追踪的干部监管新模式,以数智赋能干部管理精细化水平提升。

实证施策,推动形成担当作为干事氛围

坚持正向激励和科学精准问责,让干部监督发 挥“防病治病”功效,激励干部在争创“天府中医药实验室”、推动学校事业高质量发展中展现新担当新作为。一是在学习教育环节“防未病”。打造廉政教育特色平台阵地,将纪律教育作为干部教育的必修课,在干部选任考察环节增加政治理论和廉政法规考试,编印警示教育读本《玉屏风》《党纪党规100问》,帮助干部扣好“第一粒扣子”。聚焦关键岗位、年轻干部,采取“一对一”“面对面”座谈交流等方式,经常性开展谈心谈话,连续举办4届青年干部论坛,及时跟进顶岗锻炼、乡村振兴帮扶干部周期思想汇报,适时开展思想引导和教育提醒。二是在考核评价阶段“治未病”。以考核推动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日常监管,开展干部任期届中考核。落实目标管理考核,开展“干部工作日志”管理,公开晒账单、展亮点,集中评业绩、排位次,以考核指标倒逼干部履职尽责,推动目标任务落地见效。三是在整改落实关头“治已病”。围绕做深做实巡视“后半篇文章”,针对巡视反馈的“个别干部干事创业激情不高”等问题,制定整改问题清单、任务清单和责任清单,出台《进一步激励干部新时代新担当新作为的实施办法》,全面完成巡视反馈18个问题的对账销号,以整改落实的成效引导干部锐意进取、担当作为。



bfd829ba9d8c47528a450fe3c1c19654.jpg

杏林春暖谱新篇 薪火相传强发展

mg老虎机游戏党委始终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根本遵循,坚持党对学校工作的全面领导,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坚持“人才强校、质量提升、特色发展”三大发展战略,历经近70年建设发展,在中医药人才培养、科学研究、文化传承、服务社会等方面积极探索实践,为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

牢记嘱托 锚定目标

党建引领新气象

强化政治建设固本培元。牢记习近平总书记“中医药是中华民族的瑰宝,一定要保护好、发掘好、发展好、传承好”的殷殷嘱托,坚持“党建争上游、事业创一流”建设理念,锚定建设具有“成中医风格的世界一流中医药大学”目标,认真履行管党治党主体责任,坚决落实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带领全校师生深刻领悟“两个确立”的决定性意义,不断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党的领导全面贯穿学校改革发展稳定各项工作。

深化理论武装育人育心。坚持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作为凝心聚魂的思想武器,深刻理解、牢牢把握“两个结合”的丰富内涵和实践要求,深入挖掘学校历史和文化底蕴,严格落实“第一议题”制度,贯通构建党委常委会、理论学习中心组、院系党组织、支部理论学习四级体系。不断丰富理想信念教育形式,学校理论宣讲团获批四川省基层理论宣讲“一地一品”示范项目。

实化组织筋骨夯基垒台。坚持围绕高质量发展建强基层组织,教师党支部配齐“双带头人”党支部书记。创新搭建青年教师成长领航工作站、校地企协作科技园区党员工作站、党员院士工作站等重点领域党建引领平台,不断提升党建赋能成效。按照“一核引领、多点支撑、全校覆盖”的思路,构建以学校党建工作品牌“红润杏林”为总领、7个重点领域党建工作子品牌为支撑,17个学院党建工作品牌、200多个支部工作法为基础的党建工作生态体系。学校入选“四川省党建工作示范高校”,7个党组织入选全国高校党建“标杆院系”“样板支部”“研究生样板党支部”,9个党组织入选四川省党建“标杆院系”和“样板支部”“双带头人”工作室。

心怀使命 质量为先

人才培养再上新台阶

明确“四心六有”育人目标。始终遵循习近平总书记对新时代青年“立大志、明大德、成大才、担大任”的殷切期望,形成了“心怀梦想、心存坚守、心有感恩、心系苍生,对中医药实践能力有深入掌握、对中医药文化有深刻认识、对中医药理论有深邃领悟、对中医药事业有深厚感情、对中医药发展有充分自信、对社会责任有强烈担当”的人才培养目标。学校毕业生积极响应国家战略需求,扎根在基层医疗卫生事业和西部地区,涌现出了以党的二十大代表、“全国高校毕业生基层就业卓越奖”获得者李文娟,“最美基层高校毕业生”“新时代扶贫精英”获得者严飞为代表的优秀校友群体。

夯实“四金一化”育人基础。深入贯彻落实教育部关于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夯实教育教学新基建的决策部署,全面提升人才培养质量体系。学校现有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11个,省级一流本科专业14个,省级课程思政示范专业3个,位居全国中医药院校首位。拥有国家级一流本科课程18门、省级一流本科课程98门,形成了“国家级—省级—校级”三级五类一流课程群。

构建“三位一体”人才培养质量保障体系。学校党委紧扣教育强国战略,以服务国家战略和经济社会发展为核心,持续输送高素质人才,通过构建招生—就业—培养“三位一体”联动机制,建立常态化质量监测体系,始终坚持对接需求、源源不断向经济社会主战场输送高素质人才。近三年,毕业生去向落实率均在90%以上,专业对口率85%以上,形成了人才培养质量持续改进的良性循环机制。

创新提质 战略驱动

事业发展形成新局面

mg老虎机游戏建设质量全面跃升。坚持党管人才原则,出台《进一步加强党管人才工作的实施办法》,制定“首席科学家负责制”等,建立起引育并重、平衡发展的人才机制。陈士林首席教授当选中国工程院院士,实现省属高校20年来入选院士零的突破,培养“长江学者”等国家级人才,以及“国医大师”“全国名中医”“岐黄学者”等国家级领军人才70多人次,实现国家级领军人才全覆盖。

科技创新能力不断增强。聚焦“健康中国”战略,瞄准国家重大战略需求和中医药发展科技前沿,出台《中长期学术规划“远志计划”》等创新制度,建成全球最大、世界一流的国家中药种质资源战略储备库等国家战略平台,获批“针灸防治老年疾病”教育部重点实验室。近3年,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立项数年均增长达15%,在国家和教育部的社科基金项目立项数连续3年位列中医院校第一。

文化传承创新特色鲜明。全面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的重要论述,建成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出土医学文献与文物保护研究数字重点实验室”和省级“出土医学文献与文物保护研究数字重点实验室”,出版《天回医简》,获全国古籍出版社百佳图书一等奖。学校博物馆获评“国家二级博物馆”,先后被授予“全国中医药文化宣传教育基地”“全国科普教育基地”等称号,编创中医药文化主题的大型历史舞台剧《天回》,持续打造具有中医药文化特色的高水平研究高地、传播阵地。

服务区域发展成效显著。牢记习近平总书记“把服务国家作为最高追求”的重要指示精神,充分发挥学科优势,践行高校服务社会使命和担当。与彭州市人民政府共建天府中医药创新港,打造集成中医药创新平台,创新构建“一核三驱多协同”成果转化体系,转化科技成果564项,带动直接经济效益超100亿元。助力乡村全面振兴,实施“四增”计划,定点帮扶4个国家级贫困县成功脱贫摘帽,帮扶88个脱贫县解决中医药医疗和产业技术难题,带动20余个县域经济发展、5000余户农民增收致富。


终审:党委组织部管理员